飞雷利用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和震荡波杀伤敌军,所以西方很多的战场实记都有过这样的描述。
“……士兵们全身完好,却已死亡。
表面无伤,内脏俱损!”
后来,西隋人在近十公斤的药包中参杂,锈铁、锐利的石块、瓷片等物,用以增强其杀伤性。
飞雷是西隋帝国对付西方密集步兵阵型的主要武器之一,令西方国家闻风丧胆!
由于其恐怖的杀伤力,以及士兵们死亡之后的惨状,以至于西方不得不快速变通其以土耳其为模本构筑起的步兵战术,堑壕战应运而生。
天火
天火实际上是飞雷的改进型,在做工和操作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
天火的原理与飞雷大体一样,只是在发射炮弹方面有些区别。
飞雷是发射炸药包,而天火是发射陶制胶囊形弹丸。
这个弹丸不简单,它形如胶囊,又是陶制的。
这是为什么?原来,天火是被用作为来远程火焰投射器的。
陶制弹丸中装有引药和猛火油。
何为猛火油?猛火油实际上就是石油,极易燃烧,而且具有粘性,燃火水泼不灭,而且能在水面上燃烧!
这就使它成为理想的放火材料。
而陶制弹体,触地破碎,引药爆炸从而燃起大火。
天火早期是用作于烧毁敌方军事设施的一种武器,多用于攻城方面。
后来由于它射程远,造价低廉,放火后散布面积大等特点,成为西军阻隔敌军行军路径的主要武器。
迫击炮
虎蹲炮是戚家军装备的火炮。
为了便于射击,把炮摆成一个固定的姿势,很像猛虎蹲坐的样子,故得名。
虎蹲炮威力大,用50门虎蹲炮俩轮便可炸毁敌人的城墙。
戚继光军中最常用的火器,这种轻便的火炮炮管薄,射程不远(500米),适用于山地作战,机动灵活,由于前装,可以大仰角发射和大量装备基层部队而与今天的迫击炮有异曲同工的用处。
上述是戚家军的虎蹲炮,而西隋帝国军队普遍装备的迫击炮正是在戚家军虎蹲炮的基础上演化而来,而它也成为现代迫击炮的鼻祖。
公元1621年,当时的火器监匠作李莫接到一个命令,那就是要迫切为骑兵部队研发一款火炮。
要求轻便灵活、火力迅猛、价格低廉便于大规模列装,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源于,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如何才能制造出符合上述条件的火炮。
我们知道西隋是在原蒙古合赤惕部的基础上建立的国家。
原本少数民族在冶金锻造方面确实不比中原差,有些地方甚至要强过中原很多。
比如,西隋在合赤惕部时代就已经开始大规模利用夹钢法锻造大马士革刀列装部队了。
此外,还有渗碳法锻件处理等先进的冶锻技术。
但是,有一点制约了西隋军事的发展,那就是原材料问题。
当时合赤惕部的铁料绝大部分来自西域的龟兹、和田等地。
虽然合赤惕部与明廷有边贸通商,然而由于明廷的禁令使得只有少量铁流入合赤惕部,直到乌拉特铁矿的发现。
但是,乌拉特铁矿属硫铁矿富集。
硫元素是冶铁业中的有害元素。
冶炼时硫部分被还原进入生铁,钢铁中含硫在其热加工时易产生“热脆”
。
采用乌拉特铁矿冶炼出的铁,根本就不能用作炮管的锻造材料。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