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帧刚回到俞宅,便见到小久从马车下来,身边小厮拎着书箱,应该是从夫子那里刚回来。
小久快步走到他跟前,问了声安后便笑着道:“爹,孩儿有件事和你商量。”
李帧见他这么高兴,也跟着笑起来:“何事?”
“孩儿想明年参加童生试。
小堂叔和白舅舅过两年都要参加乡试了,孩儿的那些同窗,他们都已经考中秀才,只剩孩儿自己了,孩儿到现在连县试都没考呢!
爹以前说孩儿年纪小,现在孩儿年纪不小了吧?”
如今也的确到了年纪。
“为父答应你。”
同儿子一起进门后,又想起一事,“我听你小叔说,如如今朝廷有新的章程,你现在可以留在盛天府参加童试,不用回原籍考。
但这盛天府世家官员、乡绅士族人家的子弟众多,个个都是自小饱读诗书,还有不少人蓄力数年,想一举拿下案首,盛天府的童生试不好考。”
他问儿子:“你是准备留在盛天府考,还是回临水县考?”
想看看儿子的决心。
小久也想过这个问题。
“若是顺利的话,孩儿明年参加童生试,后年科试,再后年是乡试,连续好几年都要两地奔波。
且不说耽搁读书,又要同爹娘分开。
孩儿想多留在爹娘身边尽孝,所以孩儿想在盛天府考,孩儿对自己还是有信心的。”
李帧这几日也看了儿子的文章水平,在他看来,莫说童生试,就是参加乡试也是可以的。
“你自己有主意就成,需要为父帮你之处同为父说。”
“谢爹。”
-
次年初春,盛天府县试,天还未亮,俞慎微同李帧要送小久去参加县试。
小久怎么都不愿意,劝道:“孩儿都这么大人了,而且只是一个小小县试,哪里还需要爹娘送,让朋友看见要笑话孩儿的。”
俞慎微戳了下他脑袋教训:“心思不少。”
小久吃了口热食,笑道:“参加县试还有十多岁的小学子,他们可能都是自己过去。
孩儿也算大半个男子汉了,这么大的个子,去考个县试还要爹娘送,多丢面儿,同窗知道了能取笑孩儿几年。
爹娘不放心,就让俞竹叔陪我过去。”
“听你的,你在朋友跟前面子要紧。”
俞慎微揶揄儿子一句,然后让人去叫俞竹过来,嘱咐一番。
盛天府二月县试、四月府试、六月院试,小久全都顺顺利利参加。
在全家人在等院试结果的日子里,朝中传来了两个好消息。
一个是这日朝中廷议,皇帝下旨召回俞慎言接任兵部左侍郎职,西北雍凉宣抚司由程宣任宣抚使,当日旨意便发了出去。
还有一个消息则是官船下个月抵达楚江口的月浦港,俞慎行亦回国。
伴随着两个好消息,小久院试的结果也出来。
陪着他一起看榜的是白清晏和几位同窗好友,看到俞如圭的名字赫然列在第一名,白清晏扇子敲了下旁边几个人肩膀:“你们输了,轮流请我们吃酒,不许耍赖。”
旁边几个同样看榜的少年撇了撇嘴:“还真让俞如圭拿了小-三-元,不过我们愿赌服输,不会赖你们的账!”
俞如圭笑着道:“那好,地儿我们选,花费多了你们可别心疼。”
“嘁,兄弟们不是抠门的人,你们尽管挑地儿。”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